湖南支教感言
2011-05-31
这次湖南之行,是我的第一次支教。期待、兴奋、忐忑,乘飞机、搭火车、坐汽车、……离开喧嚣的城市,不远千里,我们终于来到湖南省宜章县一六镇合动阳光小学。
尽管这次支教只有短暂的3天,但从第一天到第三天,从一年级到三年级,孩子们那一双双灵动而充满渴望的眼睛时时刻刻触动着我的内心。他们用那热情的笑脸和质朴的言行,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那么被需要的,自己竟能给孩子们带来那么多快乐。孩子们聪明、活泼、纯净、质朴,我很喜欢他们,而他们也用好奇的眼神、热情的笑容告诉我,他们同样很喜欢我们。
上课时,小朋友们听课很认真,互动很主动,这让我很是欣慰。其实孩子们真的很聪明,学习能力很强,只是环境的因素限制了他们全方面的成长。课间活动时,他们会跑过来递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写着“送给最美丽凌老师”的图画,他们还会热情邀请你一起玩老鹰捉小鸡、木头人。放学时,孩子们又会依依不舍、一次又一次地和你挥手再见。这所有的一切,让我的内心充满温暖,即便路程遥远,即便条件艰苦,即便课堂上我喊破嗓子让他们遵守课堂纪律,不要乱说话……与之相比,皆为浮云。
三天的支教中,我们走访了校长、教师和学生家庭。所见所闻,生存环境的恶劣,生活条件的落后,家庭环境的变故,让我们一次次地不住感叹。然而在这其中最最让我们揪心的,则是当地教育资源的极度匮乏。学校共有四个年级 名孩子,包括校长在内,从学前班到三年级,总共只有5名在校老师和2名支教老师。在校老师平均年龄56岁,其中还有2名老师因病不能教学,所教课程只有语文和数学。孩子们不会做广播体操,不会做眼保健操,没有英语课,没有美术课,更谈不上多媒体教学、课外兴趣班了。这些天我们发现,孩子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真的很好,学习得也很快,他们真正缺的是有足够的老师教他们各方面的知识。
说到这里,就要重点介绍一下两位长期支教--岑恩阳和王莹老师。他们自愿从千里之外的城市来到农村,义务教育孩子们,没有任何经济收入,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。周一到周五上课,周末去家访,课余还要自己买菜做饭。我问他们是什么让他们放下一切来到这里,王老师的回答是:“我在网站上看到孩子们需要,我就冲动的来了。”岑老师说:“我想在还年轻有理想的时候,让自己勇敢的去做有意义的事。”这两句话很简单,却很感动。这两位老师很年轻,却很不普通。
我很敬佩他们,也很庆幸自己能够参与其中。如果可以,真心的希望能再多留一段时间,为孩子们再多做点事情,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,帮助他们拓展视野,帮助他们学会做人,让他们的成长不被环境所限。
这次的支教活动虽然短暂,但我收获了很多感动。感动于这里师生的热情,感动于这里老师默默地奉献,感动于这里学生学习的执著……也许我们的到来不能马上改变什么,但我希望能给他们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。相信这段支教经历将使我终生难忘,无论何时何地,我都将永远铭记这生命中的一抹亮色,成为我今后的工作、生活的不竭动力。